心臟科專科醫生蘇睿智表示,運用冷凍消融原理的手術可切斷心室亂竄的電流。
(陳亮華攝)




心臟科專科醫生蘇睿智解釋,右心室脂肪性突變即心臟肌肉逐漸被脂肪組織取代,一段時間後,心肌更會纖維化變成疤痕,心臟肌肉繼而變薄,取而代之就是一層厚厚的脂肪或纖維組織。「正常人心房壁有0.5至1厘米厚,患者就只有0.1毫米。」
其中20至40歲的人是高危一族。「呢個係唔少年輕人猝死原因,亦都係35歲以下人士心臟病發第五大原因。」導致右心室脂肪性突變的成因主要是基因突變及遺傳,也有可能是受過濾性病毒感染,「可能係患者好耐前感染到,或者母親懷孕時受感染影響胎兒,但基因係決定性因素。」

無根治方法


現年43歲的陳小姐,備受頭暈及心悸問題困擾十年,04年更突然暈倒,被確診患上右心室脂肪性突變,要在體內裝上除顫器,但由於她的病情嚴重,曾在一天內心臟多次亂跳,除顫器一日內發電54次。「正常一年只係電三四次,o個次一日內個除顫器就冇晒電。」


她在今年初接受冷凍消融術,蘇睿智解釋,以微創方法在大腿打入導管,透過三維定位技術尋找右心室亂竄的位置,利用攝氏負70度的冰凍技術,切斷亂竄的電流,從而減少出現心律不整的情況。此法比用攝氏50度的熱力消融術安全,可減低弄穿心室的風險。
陳小姐稱,「呢個微創手術好在唔使全身麻醉,因為全身麻醉可能令心律不穩。」手術後
她的情況已有改善,「半年個除顫器只係電過一次,家自己安心。」但暫時仍無根治此病的方法,手術及除顫器只能控制病情。蘇醫生提醒市民,如無原因下感到心跳過速、手腫腳腫,或打完波感到頭暈,曾有家人突然死亡或昏厥,應作心電圖檢查,當發現心電圖顯示右邊心電流異常,應再做磁力共振或超聲波等檢查,了解心臟有沒有脂肪取代心肌而發大的問題。


右心室脂肪性突變是指心室內的肌肉組織被脂肪取代,心肌會纖維化。
(陳亮華攝)

右心室突變易猝死 
心跳過速 四肢腫脹 應作檢查

source: http://www.heartrhythmcentre.hk/news_260908.html

【蘋果日報】 26/9/2008 記者:曾嘉敏
健康狀況良好的人突然猝死,有可能是患上右心室脂肪性突變,導致心律不整。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,20至40歲人士是高危一族。如果在毫無原因下,突然感到心跳過速、四肢腫脹、暈眩惡心,便有可能患上此症,應作心電圖 或磁力共振等檢查,並可透過冷凍消融手術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