鍾經略醫生剖析激光去斑

鍾經略醫生示範激光去斑

鍾經​略講解激光去斑

Q 開關 Nd:YAG 1064/532nm 激光

激光治療

對付深層色斑。我們一般會使用 Q 開關 Nd:YAG1064nm 激光,因為這類激光的滲透度較高,光線可以更深入的去到皮膚的真皮層,以破壞藏在皮膚深層內的黑色素。

太田痣及顴痣對一般的外用漂白藥物都沒有反應。有效的激光包括Q-switched Nd:YAG(1064nm)激光、 Q-switched Alexandrite(755nm)激光、 Q-switched Ruby(694nm)激光。當激光打入皮膚後,皮膚中的黑色素選擇性地吸收光線(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),加上配合Q-switched的技術,以納秒形式釋放能量把黑色素打散。免疲系統中的巨噬細胞會把已經打散的黑色素吸收然後帶走,慢慢地把色斑淡化。一般療程需要6-8次就可以見到顯著效果。​


大部分病人經過激光治療後,色斑會減淡一半或以上,有時候甚至可以百分之百清除。這種色斑因為比較深層,因此激光能量會較高,患處在治療後可能會出現紅腫或血點,因此後遺症出現的機會會較高。後遺症包括:炎症後色素沉著(Post-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)及炎症後色素不足(Hypo-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)。

治療黃褐斑的方法較複雜,因為激光都可能令色斑加深。首先如果病人正在服用荷爾蒙藥物,她必須停止服用及時刻塗防儷用品。如果無效,我們可以使用外用藥物,包括對苯二酚(Hydroquinone)、維他命A酸(Retinoid)或果酸等等。如果外用藥物無效,我們可以考慮使用激光,但患者必須明白色素經激光治療後可能變深的危險性。

顴骨斑是屬於真皮層的色素,激光治療是目前最好的選擇,但在治療初期會有一、二個月的色素沉澱期,反而會比治療前更黑,必需耐心等待色素消褪。

根據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,顴骨斑第一次激光治療後,約63%的人會有暫時性的色素沉澱,這是因為真皮色素被擊碎所產生,需要皮膚組織逐漸吸收才會消褪;所幸在第二、三次治療後,色素沉澱的反應遞減、復原吸收期也會縮短,病人會有漸入佳境的明顯感覺。









荷爾蒙斑(又名蝴蝶斑或黃褐斑或孕斑) (Melasma / Chloasma)








 

 

 















常見於中年女性的色斑(尤以亞洲人為甚)。它的成因跟體內的荷爾蒙變化有關,所以很多曾懷孕的婦女都會有這種色斑問題, 有報告顯示,50%-70%的懷孕婦女及8%-20%服用避孕丸的女士都曾患有這種色斑。外形上,通常會兩邊對稱地出現在面頰位置,呈蝴蝶形狀態,所以又叫蝴蝶斑。其色澤就如豬肝般的深褐色,邊界不明顯,因此亦有黃褐斑或肝斑之稱。

黃褐斑的成因並不十分明確,誘發的成因包括:荷爾蒙影響(例如懷孕、口服避孕藥、注射避孕針、更年期前後等, 同時亦會受患者的內在因素所影響,例如壓力、失眠、體質下降、緊張、憂慮、情緒低落等)、遺傳、受紫外線照射、口服藥物(如抗癲癎藥)等等。黃褐斑分為淺層(Epidermal Melasma)及深層(Dermal Melasma)及混合性(Mixed Melasma),而深層黃褐斑較淺層黃褐斑難治療。







顴痣(Horis’s Naevus / Acquired Bilateral Naevus of Ota-like Macules / ABNOM)
















 

顴痣又名「遲發性兩側性太田母斑樣色素斑」。顴痣的成因與太田痣相似,他們都是皮膚黑色素細胞增生所致,和太田痣不同的是顴痣並非天生。它是後天形成的,常見40-50歲的女性。再者,顴痣通常對稱地出現於顴骨、前額、太陽穴、鼻根或眼皮附近,而且絕不影響眼球部分。顴痣的形態是表面平坦的灰藍色小斑點,它影響大概0.6%的亞洲人。








太田痣(Naevus of Ota)
















 


太田痣又叫做上腭部褐青色痣,顏色分布於單邊三叉神經線上的第一或第二分支,即是大概在顴骨的位置上,甚至影響眼白部分。1938年由日本太田正雄首先報道,因此叫太田痣。

太田痣少見於白人,而多見於有色人種,例如中國人或日本人,大概0.8%的亞洲人被此問題困擾,通常,太田痣是先天性的(即一出世便有)很少數出現在10-20歲之間。太田痣通常為斑狀,在斑中偶然有結節的表現,顏色為淡青色,斑片中央色深,邊緣漸變淡。太田痣最常見的部位是眼瞼、眶周和顴部,呈單側分布。太田痣廣泛時更可
以波及眼結膜、角膜、眼底、眼球後脂肪及眶周骨膜,上腭及頰黏膜亦會受累。太田痣田痣如果不經治療可以終身不消退。太田痣不癢不痛,變惡性機會十分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