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個星期後拆線,傷口癒合良好。

建議病人定期覆診。

 

 

​​

皮膚腫瘤的組織化驗結果 – 基底細胞皮膚癌








病例:

61歲女性,五年前或以上已經發覺左邊耳後有一粒皮膚腫瘤,不痕不痛,沒有流血,因為自己看不見,所以不以為意。

她的兒子有一日看見,擔心有皮膚病變,所以帶她來見我。

腫瘤表面平滑,凸出,內含大量黑色素,損害邊緣有珍珠色光澤,生長速度慢,臨床診斷為結節形基底細胞皮膚癌。

患處以傳統手術切割出來,留有5mm正常皮膚邊緣,傷口以 5’o vicryl 線縫合。腫瘤留下以作組織病理化驗。

化驗證實為結節基底細胞皮膚癌,腫瘤被完全切除,邊界沒有癌細胞,沒有入侵神經,血管或淋巴腺的蹟像。

定期覆診及跟進。

學術討論:

基底細胞癌 一般分為4型,最常見的是結節潰瘍型。

(1)結節潰瘍型:初起是表皮出現一個小米粒至豌豆大小的蠟樣小結節,一般表皮相當硬,表面上常有小數擴張的毛細血管,略高於皮膚表面,或僅似紅斑而並不顯隆起,或略呈結節狀,表面的皮膚輕度向下凹陷。結節可逐漸擴大或新的損害在附近出現,相互融合,形成一個有蠟樣光澤的盤形斑塊,中央往往結成棕色、黃褐色或黯灰色痂,繼而痂下發生潰瘍,逐漸擴大,形成圓形、橢圓形或不整形潰瘍,大小自指甲蓋至銅錢大小不等,潰瘍邊緣堅實及卷起,往往呈半透明狀並凸凹不平,周圍皮膚無炎症,底部呈珍珠樣或蠟樣外觀,有時損害表面完全為痂所覆蓋。潰瘍緩慢向四周及深部擴展,有如鼠咬狀,形成基底細胞癌的一種典型臨床形態,名為侵蝕性潰瘍。潰瘍可部分癒合而發生瘢痕,亦可擴展至皮下組織甚至軟骨及骨骼。各種組織可被摧毀而成深坑狀。發生於面部能破壞鼻、耳、眼眶及上頜竇等部位的軟骨和骨組織,引起出血或顱內侵犯或毀形。基底細胞癌損害發展緩慢,一般極少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,也不轉移到別處。

(2)色素型:結節較平面淺,損害與結節潰瘍型相同。由於含有較多色素,損害邊緣除有珍珠色光澤外,還點狀或網狀黯棕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斑,中央部分亦可見有色素沉著,結痂後揭痂容易出血,痂下可呈黯棕色甚至炭黑色顆粒狀,與惡性黑色素瘤類似,容易誤診。

(3)硬斑狀或纖維化型:常見於頭頸部,為堅硬淡黃色或黃白色斑塊,略微隆起,邊界不清,似硬斑病樣,可長期保持完整,最後發生潰破。

(4)淺表型:皮損表淺,多發生於軀幹,呈一片或數片浸潤性紅斑,表面脫屑或結痂,邊緣或整個皮損稍隆起,至少有一部分邊緣呈細小珍珠樣或線條樣堤狀。本型最後可纖維化。類似銀屑病、濕疹或脂溢性皮炎。

 

 

 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兩個星期後。。。

 

切下來的皮膚腫瘤

切下來的皮膚腫瘤

傷口縫合

近鏡放大觀察

位於左邊耳後的皮膚腫瘤

皮膚癌 – 基底細胞皮膚癌

主診醫生:鍾經略醫生

監督及指導機構 – 英國倫敦大學皮膚科